欢迎来到未焚徙薪网

未焚徙薪网

苏轼知足常乐的事例(知足常乐的事例)

时间:2024-10-25 17:14:56 出处:娱乐闲谈阅读(143)

导读 大家好,苏轼事例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苏轼知足常乐的知足足常事例,知足常乐的常乐事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例知乐陶渊明知足常乐 大家好,苏轼事例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苏轼知足常乐的知足足常事例,知足常乐的常乐事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例知乐陶渊明知足常乐,苏轼事例不为五斗米折腰。知足足常2、常乐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,例知乐来到离家乡不远的苏轼事例彭泽当县令。3、知足足常在那年冬天,常乐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,到彭泽县来督察。4、督邮,品位很低,却有些权势,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。5、这次派来的督邮,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,他一到彭泽的旅舍,就差昙更去叫县令来见他。6、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,不肯趋炎附势,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,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,于是他立刻动身。7、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:“大人,参见督邮要穿官服,并且束上大带,不然有失体统,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,会对大人不利的!”这一下,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。8、他长叹一声,道:“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!”说罢,索性取出官印,把它封好,并且立刻写了一封辞职信,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。9、观点老子这样说,是否要人们不求进取呢?如果情况果真如此,他为什么还称许“知人者”、“自知者”、“胜人者”、“自胜者”、“强行者”、“不失其所者”和“死而不亡者”呢?就拿“死而不亡者”来说,什么样的人才够格。10、老子说的“死而不亡者”是指那些能为历史留下高尚道德、杰出功勋或旷世思想学说等,从而能长久活在后人心中的人,亦即名垂青史的人。11、要做一个这样的人谈何容易!只能终生弹精竭虑,奋斗不止永远不“知足”,方有可能实现。12、所以,老子这单说的“知足”绝不是满足现状、不求进取的意思。13、古代知足常乐的事例:胡九韶,明朝金溪人。14、他的家境很贫困,一面教书,一面努力耕作,仅仅可以衣食温饱。15、  每天黄昏时,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,向天拜九拜,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。16、妻子笑他说:“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,怎么谈得上是清福?”胡九韶说:“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,没有战争兵祸。17、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,有衣穿,不至于挨饿受冻。18、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,监狱中没有囚犯,这不是清福是甚么?近代知足常乐的事例:近代的弘一律师,淡泊物质,随缘生活。19、一条毛巾用了十八年,破破烂烂的;一件衣服穿了几载,缝补再缝补,有人劝他说:“法师,该换新的了。20、”他却说:“还能够穿用,还能够穿用。21、”出外行脚,住在小旅馆里,又脏乱、又窄小,臭虫又多,有人推荐说:“换一间吧!臭虫那么多。22、”他如如不动地说:“没有关联,只有几只而已。23、”平常吃饭佐菜的只有一碟萝卜干,他还吃得很高兴,有人不忍心地说:“法师!太咸了吧!”弘一大师恬淡知足地说:“咸有咸的味道。24、”一个有悟境的人,早已超然物外,不受物质的丰足或缺乏所系缚,贫穷不尝以为苦,富裕也不曾以为乐,觉得这样也好,那样也不错。25、不管物质好坏,境遇顺逆,精神一样愉快、轻安。26、记得以前刚出家时,寺院正在大兴土木,我带着一脸的幼稚与佛法的痴情,在石头、土、木头、水泥中,我在慢慢地长大。27、庙很穷,和尚更穷,我们一个月的单钱是五块钱,这在此刻简单是难以想象的事情,毕竟是自己的亲身经历。28、但是,罪业深重的我,每当手中拿到这五块钱的时候,我就开始生病,总是有点小毛病。29、当五块钱花完的时候,病也就好了。30、当寺院给我每个月十五块的时候,我的病也更大了,如胃病之类。31、但是,花完这十五块的时候,病也会好的。32、这样,半年下来,我都要求师公不好再给发钱了。33、但是,我却觉得那时是我生命中的最快乐的。34、为了学习早晚功课,每一天抄几句《楞严咒》带在身边,每当工地休息时,我便背几句。35、没想到,两个月后,我竟然学会《楞严咒》了。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分享到: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
友情链接: